第一百二十三章 孵化模式-《第七财团》


    第(2/3)页

    清华院党委办公室内,李优秀和几位负责人一一握手后,清华腾龙合作办学研讨会正式开始。

    “宋院长,腾龙目前的情况基本就是这样,虽然腾龙集团目前的经济体量达不到咱们合作办学的基本要求,但是腾龙集团的潜力很大,我认为腾龙集团未来的成就肯定会超过目前国内的一流企业。”

    作为合作办学项目的发起人,李启承自然要负责撮合。

    腾龙集团的优势是灵活的运营模式。

    而清华的优势则是人才。

    在这个人才即价值的年代,清华的作用尤为突显。

    “李总,按照我们院方的合作章程,我们可以授权你们腾龙集团挂牌成立清华腾龙建筑领域合作办学基地,并且每年可以派出毕业生过来实习和实训,但是你们要保证我们学生的合法收入和保证他们的基本住宿条件。”

    顿了顿,徐宁继续说道:“作为回报,如果合作能够达成,那么我院方也可以提供腾龙集团行内的各种技术支持。”

    “仅限于建筑领域吗?”

    李优秀微微皱了皱眉:“能不能考虑咱们面合作?”

    宋晔摇摇头:“李总,按照腾龙集团目前的情况,腾龙旗下的建筑项目规模勉强能够符合我们的合作要求,并且其他专业……似乎目前的腾龙用不上,或许未来会有机会。”

    “那么我们能不能再合作搞一个中小企业孵化基地?”

    孵化基地模式,目前许多大学都有,而且都有各自的办学特色。

    就比如清华大学来说,企业孵化基地就设计在金融系,全院的在校学生如果在创业,就可以申请进入孵化基地,学校动用各种资源指导、培养学生的企业盈利,如此一来,学生大学一毕业,基本上就能获得一个比较成熟的中小企。

    显然,清华不缺企业孵化基地。

    “我的意思是,我每年可以拿出一笔钱来投资贵校学生的创业,比如说一百万无风险投资,我们腾龙持股50%,未来企业壮大后,学生可以按照市场价把股份全部收购回去,当然,如果失败,也不会追究项目方的责任。”

    李优秀这个模式不算新颖,但绝对能够吸引人。

    毕竟清华大学内,有一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都不好,如果在学校就能拿到一笔投资,那么出大学校门的时候,起跑线也就会高很多。

    寒门学子,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可能性越来越小。

    其实不用说现代,就是古代的寒门崛起,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飞冲天的。
    第(2/3)页